给每个问题一个最好的答案

最方便的ChatGpt使用方法

为什么国内止痛药普遍使用布洛芬而不是阿司匹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admin - 书生,情报局长
修正一下,国外各大指南里的镇痛首选不是阿司匹林,而是对乙酰氨基酚。谢谢。

这个可以算作一篇科普,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一下:

实际生活中,有一类药,目前用量已成为排在抗生素后的第二大类药物。

那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它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鉴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对,就是我们谈之色变,又离不开的激素)的甾体类结构不同,抗药作用特点也不同,因此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

根据不同机制,分类如下: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就是选择性的要比非选择性的更加安全。

从字面上看,这一大类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大概意思就是小剂量解热~中剂量镇痛~大剂量消炎~。不管你有意无意,你一定服用过这些药物。这类药的代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塞来昔布,布洛芬,洛索洛芬,奈普生,帕瑞昔布,吲哚美辛等等。回去看看家里感冒药成分,都有(发挥解热,降温的作用)。

比如

甚至一些中成药:

如图1所示:两种药非常特殊,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一个是阿司匹林。前者因为没有抗炎作用而仅用于解热~镇痛;后者阿司匹林属于特异性COX-1抑制剂: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外,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小剂量情况下,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在小剂量的情况下,不良反应很少,而要想产生解热镇痛作用,服用的量会比较大,这样,副作用也会比较明显(消化道出血)。所以阿司匹林目前一般用于小剂量预防血栓形成。

具体的药物对比见下图:

IC50越大,说明其对COX-1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强,该药的不良反应越大;

IC50越小,说明该药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大,不良反应则较少 。

剩下的药物都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解热镇痛,由于安全,经济等原因,目前用量最大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当然,医院目前为患者使用的多数是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塞来昔布等。

强调几个知识点:

1,在服用这类药物在治疗慢性疼痛(长期服用)期间,一定要监测自己有无出血倾向(便血,牙龈出血异常等),有的话及时停药,就医。

2,因为疼痛很多情况属于症状,而不是病因,所以在出现疼痛时,及时就医,不能自行服用这类药物,否则可能掩盖病情。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