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问题一个最好的答案

最方便的ChatGpt使用方法

古代竖版书信格是什么样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admin - 书生,情报局长
古代竖版书信格式(是)

先解释一个名词"書":《说文》:「書,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书写意,后衍生六书),「者、箸」音近,故「者」是书的源头、声首、初文,初时以者表书,后来分化出专字书(具体字形演变省略)。

故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夬,贵在明决而已。

把字刻在竹片上,称作“竹简”;刻在木片上的称作“木简”,尺寸小一些的叫 “札”。这种竹简、木简用于书写小事,文字简要。大事著于连编的简上,这叫做“策”。

囿于时代,书信只限于在天子、士大夫之间使用。内容多谈政事与军事,很少谈及私事。民间书信,无文献可征。据甲骨文记载,在商代君臣之间的书信已有使者乘马车传递。周代以后,严密的邮驿制度又逐步地建立了起来。“邮”,也叫“置”,由使者步行传;

“驿”,是骑马传递。《孟子》中说:“速于置邮而传递。”《唐书》中说“役邮子万人不胜其 疲”。我国古代的邮驿制度延续了三千年,到清末成立了邮传局,民国初年改为交通部(非本篇所议,略)。

在战国之前,君臣之间的书信来往都叫书。如郑国的大夫郑子家给晋国正卿赵宣子(即赵盾)的信,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较早的一封信,郑子家派了一个通讯官送去的,即“使执讯而与之书”。

“讯”与“信”通,使者曰信,执讯原指掌通讯的官吏。“书”即札,可见书与信是有区别的,后来又合二而一,泛称书为书信。

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凡群臣之书,上达于天子者, 分为四类:

曰章。这个字来源于绘画“赤与白谓之章”。 这类书信格式是第一页(古人叫“需头”)只写“稽首上书”或 “稽首上以闻”等字样,其余是空白,留待天子批示之用。其内容,多用于谢恩或陈述事情。最早用章者,可能是齐桓公时的相国管仲,在《管子•度地篇》中有:“常令水官之吏,冬时行隄防可治者,章而上之。”

曰奏。即狭小之言,是臣子的自谦之词,含有“进”的意思。这类书信的内容多是用于“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等 方面的大事。它的格式也是第一页空着,留待天子批示之用。

曰表。即标明的意思。这类书信内容是“标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还有一种叫“疏”。原指送给诸侯的信 ,叫“疏”。在曹魏之前,规定不太严格,有时天子也可以收到 “疏”,“表”的格式,不必有“需头”。开头就写“臣某言”。 结尾时写“臣某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