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问题一个最好的答案

最方便的ChatGpt使用方法

理发师有江湖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admin - 书生,情报局长
凌晨6点,早餐店的招牌20分钟后才会点亮,整条街只有一家理发店还灯火通明。一个42岁的男人正站在镜台前,用发蜡将额前的头发定型,捋顺发皱的黑色衬衫。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个中年男人是发型师刘安俊。1993年在沈阳当学徒时,师傅阿峰给他取名阿俊,沿用至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香港文化在内地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发廊尚未出现“Tony”或“Kevin”,“阿X”才是最时髦的昵称。

即使是在与粤语毫不搭界的东北,年轻人也能哼唱几首粤语歌,希望拥有港星同款发型。那是一个发型师有着独特职业风姿的年代,阿俊们手起刀落,便能满足人们变换造型的愿望,进而被认为是最接近潮流的人群。

如今,阿俊有了新的名字,在某视频平台,81万粉丝称他“沧州大叔”。直播时,阿俊偶尔会提及25年前刀剪之下的江湖。他自幼失去双亲,16岁时艰难凑齐每月300元的费用,才得以当上理发学徒。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学成手艺,他每天只睡两小时,不分昼夜地练习。

图 阿俊走上街头进行美发教学那年,东北发廊时兴干洗头发,第一次为顾客干洗,阿俊收到两元钱小费。顾客的肯定让他信心倍增,“连几亿平方公里的地球,人类都能修理得那么好,一个脑袋才多大?”15天后,阿俊花1800元钱租下一个十几平方的小门市,出师了。

工作,吃喝拉撒睡,都窝在那个狭小的门市内,阿俊有时会遭遇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天,他去市场买来五毛钱豆腐打算做午饭,豆腐还在锅里煮着,一位大爷走进店想推个平头。阿俊匆匆把锅塞到灶台下,拿起剪子。饿着肚子剪完,他端出那锅豆腐,才发现锅里落满了发茬。

当时,阿俊的店里有红、黄和黑三种焗油膏,但他染不出红色和黄色,只会用黑色焗油膏帮老人遮盖白发。幸好,那个年代鲜有人染黑色以外的发色,大部分人染发只为遮丑。街上偶尔会出现发色鲜亮的时髦青年,人们以“北京人”称之,在这座东北小镇,首都曾是时尚的代称。

阿俊嗅到了新的趋势,染色和烫发会成为潮流。为提高技艺,他经常光顾一家叫“滚石”的音像店。那里有美发大师的教学录像带,但价格昂贵,他得积攒半个月,才有钱买一盘。半月一次的“学习日”,他会揣上录像带,提一袋水果,去有录像机的朋友家里仔细看上一整夜。

当年最时髦的女士发型,是“大波浪”。第一个来阿俊店里做这发型的姑娘,在椅子上呆坐了10个小时,头发却还是直的。临别时,姑娘掏出5元钱给阿俊,他没收。姑娘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说是自己头发有问题。

事后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8 关注
  • 0 收藏,609 浏览
  • 转转 提出于 2022-07-16 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