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鸣虫

鸣虫

鸣虫,顾名思义,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我国的三大传统鸣虫分别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昆虫的鸣叫与鸟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是通过身体某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

膜翅目的蜂类,双翅目的蚊蝇类是由于飞行时翅膀的振动而嗡嗡作响;同翅目的蝉类是靠着生在腹部的鼓膜振动而发声;直翅目的鸣虫几乎全是借助器官之间的摩擦而发声;蝗虫类的鸣虫绝大多数是由后腿与前翅的摩擦而发声,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是由前、后翅的相互摩擦发声,如蛐蛐和蝈蝈。由此可见,鸣虫的含义很广,种类也很杂。这里所涉及的鸣虫仅限于直翅目的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这也是在中国民间享有盛誉、有着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一大类常见鸣虫。蟋蟀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右翅,刮板位于左翅。螽斯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左前翅,刮板位于右前翅。

鸣虫的活动方式有昼行型与夜行型。昼行鸣虫以白天活动、鸣叫为主,民间俗称“阳虫”,如黄蛉、竹蛉等。夜行鸣虫以落日后或夜间活动、鸣叫为主,如斗蟋、油葫芦等,民间俗称“阴虫”。亦有昼夜兼行型的,即白天黑夜均活动、鸣叫的,如马蛉、鼓翅鸣螽、小黄蛉等。

鸣虫的食性有植食性,如墨蛉、花蛉等;有肉食性或捕食性,如小纺织娘;不少种类为杂食性,即荤素均吃,如斗蟋、蝈蝈等;亦有腐食性的,如马蛉。

直翅类昆虫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防卫招术。有伪装色或保护色,其体色常与背景色保持一致。不少种类都有绿色和褐色两种基本色型,如蝈蝈,就有青蝈蝈、铁皮蝈蝈、糙白蝈蝈等不同颜色。有拟态现象,在形态上常常模拟树叶、树枝、其他昆虫或石块等,如纺织娘的前翅很像树叶,有些螽斯的若虫很像蚂蚁、虎甲等,减少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机会。具有自残自卫机制,丢足保身是最常见的招术之一。在捕捉时如果仅捉住鸣虫的一条腿,这条腿往往自动脱落,鸣虫因此逃生。有些鸣虫有特殊的腺体,遇敌害时从口中或身体其他的关节处分泌绿色或褐色的液体,以吓唬敌人。

好斗是某些雄性鸣虫的特性,特别是蟋蟀科的品种,如斗蟋、油葫芦、画镜等,具有极强的领地占有性,好称霸。这些雄性个体一旦占领一席地盘,如一个洞穴,就容不得第二个雄性。为捍卫它的根据地和雌性配偶,它会与企图来犯的其他雄虫决一死战。体魄强壮的个体,能占领较大的地盘。因此在旷野中或环境较险恶的地方抓获的斗蟋往往个头大、鸣声响、斗性强。

昆虫的鸣声不仅是同种内进行各种信息交流的媒介,还是与其他相近种类保持生殖隔离,以使本种得以纯系繁衍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种鸣虫的鸣声有种的特异性。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鸣声被用来作为鉴别各种鸣虫的有效特征。鸣虫为了生存,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觅食,对付竞争者,要警戒和战胜敌害,要吸引配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鸣声有了功能性的分化,即同一种鸣虫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鸣声。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叫声。呼叫声:是最常听到的表示“友好”的鸣声,即在没有同性竞争者,没有雌性,没有敌害,不受干扰情况下,单只鸣虫怡然自得的鸣声。人们平常欣赏的大都是这种鸣声,这也是体现鸣虫种征的鸣声。警戒声:某些鸣虫在受到惊扰,或遇到捕食者时所发出的表示“恐吓”的鸣声。竞争声:在有一个以上雄性鸣虫存在时,或为了争夺领地,或争夺雌性配偶时所发出的表示“敌意”的鸣声。求偶声:当有雌虫存在时,雄性鸣虫向她唱出的表示“爱慕”的情歌,俗称“接铃”声。上述几种基本鸣声可以在常见斗蟋中听到。但这些不同功能的鸣声不一定存在于每种鸣虫中。或者说,并不是每一种鸣虫都有几种人耳能清晰可辨的不同鸣声。了解鸣虫发声的基本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利用鸣声来鉴别不同的鸣虫。另外,在不同的条件下,即便是同一只鸣虫发出的呼叫声,鸣声也是有差异的。如在不同的温度下,或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如刚羽化的成虫与老熟成虫的鸣声不同。

直翅类鸣虫,属渐变态。从卵孵化出来的若虫,经过数次蜕皮后,才完全具备成虫的形态与各种功能,如鸣叫、生殖等。幼虫龄期的多少和每一龄期的长短依种类不同而不同。螽斯类通常有6-10龄,蟋蟀类有7-13龄。即使同一种鸣虫,由于营养条件不同,龄期的多少和长短也略有差异。常见鸣虫为1年1代,成虫秋天产卵,以卵在土中或植物组织中越冬,若虫在来年春天出现。

雌、雄鸣虫交配时,雄虫除将含有精子的精囊插入雌虫体内外,还附加一个乳白色胶质状的精包。这是雄虫惠赠雌虫的营养滋补品,用以促进受精卵的成熟。在斗蟋和蝈蝈中很容易观察到这种现象,民间俗称“贴铃”。

鸣虫的卵有的产在植物茎秆或枝条内,如金钟,露螽等;有的产于泥土中,如斗蟋、马蛉等。卵多散产,不成卵块。雌虫产卵瓣弯曲或端部锯齿状的,一般适应在植物组织内产卵,产卵瓣较直的一般适应在土中产卵。

蟋蟀具有顽强无敌,勇决胜负的武士风采,被誉为“天下第一虫”。它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斗蟋、拟斗蟋、长颚蟋、大扁头蟋、小扁头蟋、青森扁头蟋、灶马、白面纺锤蟋、北京油葫芦、银川葫芦、拟京油葫芦、黄褐油葫芦、南方油葫芦、花生大蟋、双斑大蟋、黑斑裂针蟋、污斑裂针蟋、白角裂针蟋、草地裂针蟋、亮拟针蟋、突出钲蟋、虎甲吉蛉、细长剑吉蛉、金钟儿、金吉蛉、梨吉蛉。

螽斯科包括常见的螽斯、蝈蝈、纺织娘等。体一般中至大型,侧扁。触有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 一般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1.蝈蝈常见的种类有:优雅蝈螽:体型粗壮,中等偏大,体长约35~40mm,野生蝈螽的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叫声如:“极~极,极~极”。暗褐蝈螽:体形同于优 蝈螽,翅面具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故也有“花叫”叫声:“吱拉,吱拉”。鼓翅鸣螽:体型偏小且娟秀,翅薄呈半透明,翅脉清晰可风,如妇人纱裙,故有“姐儿”之尊称。叫声:“甲、甲、甲”。素色似织螽:体形中等,体大部分为草绿,头部背面黄褐,叫声“丝扎~丝扎”接近纺织娘,故有“小故娘”之美名。斑翅草螽:是一种常见种,体型小,体色为绿色和褐色两种。叫声:“丝~丝”中间有小停顿。悦鸣草螽:体型与草螽相似,体色艳丽,深绿或黄绿色。叫声:“齐~齐~”可连续鸣叫。2.纺织娘纺织娘又称络纬、筒管娘、络丝娘。体长50~70mm,绿色或褐色,形状豆荚。头小,前胸背板前窄后宽,前胸背侧片基部多为黑色,前翅发达,超过腹未端,常有纵列黑色圆斑,雌虫产卵器弧形上弯,呈马刀状。其鸣声如“轧织、轧织”,故名叫“纺织娘”。

商品分类/鸣虫.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