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障碍物

障碍物

障碍物是能迟滞或阻止军队行动的地形、地物和军事工程设施的统称。有的障碍物还能直接杀伤敌人,破坏其装备,使敌人产生恐惧心理。障碍物按性质分为天然障碍物和人工障碍物。人工障碍物按其用途的不同,还可分为防坦克、防步兵、防运输车辆、防舰船、防登陆、防飞机和防空降等障碍物。 随着坦克、步兵战斗车、直升机、气垫登陆工具大量用于战场,障碍物的战役、战术密度将进一步增大,爆炸性障碍物将更广泛运用,机动设置障碍物愈益显得重要。

有些障碍物还能直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并可对人员造成精神恐惧和威胁。障碍物与火力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直瞄武器的毁伤效能。障碍物按性质,分为天然障碍物和人工障碍物两大类。天然障碍物包括天然形成的,和平时为生产、生活而构筑的,战时能起到障碍作用的物体。人工障碍物是为阻滞军队行动而构筑和设置的障碍物。有爆炸性障碍物和非爆炸性障碍物两大类。爆炸性障碍物,是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毁伤装备、杀伤有生力量,以阻滞敌方行动的人工障碍物;非爆炸性障碍物,是一种以形体或产生能量来阻滞敌方行动或杀伤敌方的人工障碍物,主要有筑城障碍物、火障碍物、电障碍物、化学障碍物和破坏物等。筑城障碍物是由改造后的地形、构筑物、结构物等构成的非爆炸性障碍物,如铁丝障碍物、土工障碍物、桩砦类障碍物、拦障类障碍物、鹿砦障碍物、冰雪障碍物、水障碍物等。人工障碍物按用途,还可分为防坦克(防运输车辆)、防步兵、防舰船、防空和抗登陆等障碍物。在防御作战中,障碍物可用于:破坏、干扰敌方集结,阻滞其机动,诱逼其进入不利的进攻出发地域或易遭歼灭的地区;加强防御阵地、掩护阵地侧翼、接合部和重要目标,节省己方兵力,封闭敌方突破口,巩固已恢复地区(阵地),阻滞敌方空降,增强防御的稳定性;还可用于掩护部队转移和退却。在进攻作战中,障碍物可用于:掩护进攻出发阵地和军队暴露的翼侧,巩固已占领地区(阵地),阻滞敌方反冲击、反突击、突围和退却。在海战和抗登陆作战中,障碍物可用于:封锁敌方港口和航道,打击敌方舰船,阻碍其航行;保护己方海军基地、港口、驻泊点免遭敌潜艇、鱼雷的袭击;阻滞敌方舰艇接近己方海岸和登陆工具、登陆兵上陆。运用障碍物的基本要求是:有重点并隐蔽、灵活地使用,既能有效地阻滞敌方的行动,又不妨碍己方军队的行动;发挥各种障碍物的整体作用,充分利用天然障碍物,使天然障碍物与人工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筑城障碍物相结合,防坦克障碍物与防步兵障碍物相结合,地面障碍物与空中障碍物相结合,真障碍物与假障碍物相结合,预先设置与机动设置相结合。现代防御通常构成以防坦克(或抗登陆)障碍物为主的立体障碍物配系。最早的人工障碍物是壕沟、防栅(树篱)和土石墙。在中国,已知的最早的土工障碍物,可追溯到公元前4800~前4300年,在西安半坡村氏族聚落遗址中,发现在氏族聚落周围挖有宽、深各5~6米的防卫壕。据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前2000年内蒙古赤峰东八家就构筑有块石墙。至于墙、壕两种障碍物并用的最早实例,是商代盘龙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遗址,它在城墙外挖有10米宽的壕。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出现的野战和守城障碍物有拒马、鹿砦、竹签桩、木蒺藜和铁蒺藜、陷马坑(陷阱)等。水障碍物和水中障碍物在中国也很早就用于战争。如汉王四年(公元前203),汉军与齐、楚军夹潍水(今山东潍河)而战,汉将韩信在上游用沙袋壅水,待齐、楚军渡河时,决壅放水,使楚军大半未能渡河,从而击败楚军。西晋咸宁六年(280)晋灭吴之战中,吴国军队曾在长江中设置拦江铁索和铁锥等水中障碍物,企图阻滞晋军的水路进攻,未逞。火药的发明导致了爆炸性障碍物的产生和发展,应用地雷、应用水雷等爆炸性障碍物13世纪在中国出现。到了明代中后期(16世纪),这些障碍物在陆战和水战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在《武备志・军资乘》中记载可供军队在作战中运用的爆炸性障碍物已有20余种,筑城障碍物有50余种,其中供设置在水中和岸边的障碍物有30余种。19世纪后半期铁丝障碍物出现,在日俄战争(1904~1905)中俄军曾使用过铁丝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铁丝障碍物已得到广泛使用。1916年坦克出现后,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地雷随之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一些国家在国境线和战略要地构筑坚固的筑垒地域。为了加强防线的稳固性,构筑和设置了大量的防坦克和防步兵障碍物,如地雷场、铁丝网、各种桩砦、防坦克壕、崖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雷成为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障碍物。在阿莱曼战役中,在长达60千米的正面上,仅德军就埋设了50多万枚地雷。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防御阶段,设置的各种地雷超过100万枚。在此期间,水雷也得到广泛运用。参战国在各海域和江河共布设水雷约80万枚,炸沉、炸伤舰船共2700余艘。苏军为抗击德军坦克部队的进攻,组建了专业化的快速障碍设置队,在战斗中适时机动到德军坦克进攻的方向上,快速布设地雷,提高了障碍物的效果。德军为增强大西洋壁垒的抗登陆能力,构筑和设置了当时最为完善的抗登陆障碍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德军在北非战场,为提高大面积障碍效果,首次使用飞机撒布防步兵地雷。为对付大规模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进攻,地雷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一些国家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可撒布的地雷和水雷,并以飞机、直升机、火箭、火炮、迫击炮、车辆等作为布雷工具,显著提高了在不同距离上快速大面积设置爆炸性障碍物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筑城障碍物也有发展。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将防坦克壕与地貌相结合,提高了反坦克武器的射击效果,显示出良好的障碍作用,引起许多国家加强了对防坦克壕形状、尺寸、构筑方法和运用的研究。70年代末,利用炸药管道系统实施爆破,成为一种快速开设防坦克壕的有效方法。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机场设施与飞行环境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商品分类/障碍物.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