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问题一个最好的答案

最方便的ChatGpt使用方法

总有人说我们绝大部分被卡脖子的问题追根究底是基础材料学问题,为什么材料专业还被广泛劝退?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admin - 书生,情报局长
昨天听了,鄂维南院士的演讲,非常震撼人心。

鄂院士分享了一个他搞材料研究的故事(34分钟起)。他研究一个三元合金,招了博士后,搞了三年量子力学,然后又招了个博士后,搞了三年经验公式,之后又招了个博士后,搞了三年分子动力学,一下子十年过去了。鄂院士都说,这是小农作坊模式,效率太低下。

更多水平远远不如鄂院士的课题组,就更加小农作坊了。大多数材料老师才不懂什么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了,就是一顿炒菜。xyz三元合金,加个w元素变成xyzw合金,然后来一套表征,发一篇paper。再加个d元素,又发一篇paper。

材料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与实际的巨大鸿沟。用鄂院士的话说,搞材料理论的和搞材料工程的是两批人,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各玩各的。

搞理论的,缺乏实践引导,很难发展出真正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

搞实践的,缺乏理论指导,只会瞎试炒菜撞大运,研究效率极为低下。

之前我就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思考。

材料研究的困难提炼一下,可以归结为:

多体困难:体系极为复杂,相互作用太多,使得没办法通过第一性原理(如波函数与波动方程)推导出实用的材料性质(如铁碳相图)高维困难:材料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非常高维且极度稀疏。问题维度一方面来自材料本身的多体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环境引入的新维度。举个例子,某次实验后等到的材料与预期不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来自于材料本身,那就涉及到材料本身到参数,从第一性原理讲可以是几亿维。可能来自于环境,这也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是几万维。但造成问题的因素可能就其中一两个,所以是高维且稀疏。

后面通过人脑推理排查,是微量氧气进入反应腔导致的。这就是在几万维可能的因素里找到了最关键的。所以人脑才是最强降维算法,可以把几万维的问题降维到几维。而现阶段任何的机器学习算法都做不到。某种角度说,生化环材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少样本”学习问题,每个case就几个样本甚至一个样本。

安德森说more is different,每个层次的材料问题,都有人研究过,但就像二十年前cv的研究者一样,都是在手工“设计”特征,而这些每一层的特征都无法关联起来,用作最终的宏观预测。所以一个想法是,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让网络去学习每个层次的特征,并且把他们关联起来,从而解决最终的材料研发问题。这必然带来材料研究范式的巨大变革。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