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贵州

贵州

欢迎加入百科贵州团,一起编辑完善贵州相关词条。(附:报名链接)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50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县级市,16个市辖区,1特区

,地区生产总值16769.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58.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430.33亿元。

但除开这样的魔幻感与想象力,如何真正让这些建筑承担起本身的功能,讲出真正有地方特色的故事,而不单纯是博眼球引吐槽,甚至被烂尾废弃,或许才是建筑者与开发者要进一步思考的事情。…详情

是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是在山水里孕育的千载文化,是积累千年而厚积薄发的惊人崛起,也是在崛起时依然温情脉脉的世外桃源与烟火人间。…详情

从这个角度看来,对于贵州人来说,“老干妈”只是乡愁中的一味;而对外乡人而言,来到贵州,会有一万种吃辣的方式扑面而来。…详情

传统苗绣中,织、染、绣、缝,每一个步骤都由绣娘亲自操作。每一位绣娘的背后,都有上一代人的悉心教授,和自己数年来经受的磨练。…详情

贵州的水,美在“悬空千丈素流分”的黄果树瀑布,美在“高山流水听泉鸣”的荔波大小七孔、美在“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的乌江画廊………详情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铜仁凤凰机场等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

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

西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四川南部经贵州西部平夷(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到番禺(今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

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蜀汉政权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此外,今贵州东北地区分属黔安郡和沅陵郡。唐代,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唐在贵州建置的经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羁縻州有矩州、蛮州等。从地域上看,乌江以北多系经制州,乌江以南多系羁縻州。

宋代,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府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而主要属夔州路。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军民府并都匀府、黎平府、思州府、思南府、铜仁府、镇远府、石阡府。

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民国二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贵州全省分为黔中道、黔东道、黔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各道观察使改称道尹。1920年废道。

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设1个直管市、8个专区、1个专区辖市,共置79县。

1956年4月,撤销贵定专区、镇远专区和都匀专区,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治所为凯里(同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镇远成立,之后于1958年迁往凯里)和都匀。1956年,四川省綦江县2个村划归贵州省鳛水县(后改称习水县)。1960年,撤销安顺专区郎岱县、设六枝市,后改为六枝县。1965年,恢复都匀市建制,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1966年,在原安顺专区六枝县、毕节专区水城县、兴义专区盘县的基础上设置六枝工矿区、水城工矿区、盘县工矿区。1970年,设万山特区,属铜仁专区管辖。合并六枝、盘县、水城三工矿区及原属县,设置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设立六盘水专区,管辖原安顺专区的六枝特区、原毕节专区的水城特区、原兴义专区的盘县特区。1978年12月,撤销六盘水专区,设地级六盘水市,辖3个特区,市政府驻水城特区,为贵州省第二个地级市。1981年9月,撤销兴义地区,设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治所为兴义。1983年,撤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设县级凯里市,为自治州首府。1987年,撤销六盘水市水城特区,设水城县和钟山区,六盘水市政府驻地改为钟山区。1988年,撤销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兴义县,设县级兴义市,为自治州首府。1990年,撤销遵义地区赤水县,设县级赤水市。合并安顺市和安顺县,作为安顺地区行政中心。1992年,撤销六盘水市盘县特区,改设盘县。撤销安顺地区清镇县,设县级清镇市,仍属安顺地区管辖。

1994年,撤销遵义地区仁怀县,设县级仁怀市。撤销毕节地区毕节县,设县级毕节市,为毕节地区行政中心。1996年,将原属安顺地区的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原县级遵义市改为红花岗区。遵义市辖1区2市10县。2000年,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安顺市辖1区5县。2003年,析分遵义市红花岗区部分地区,成立遵义市汇川区。2011年,撤销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改为碧江区,原万山特区改为万山区。铜仁市辖2区8县。同年,撤销毕节地区,设地级毕节市。原县级毕节市改为七星关区,毕节市辖1区7县。2013年,推行省直管县试点模式,将原属遵义市的县级仁怀市,毕节市的威宁县划为省直管县试点。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3号)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

同年,撤销安顺市平坝县,设安顺市平坝区。2016年,撤销遵义市遵义县,设遵义市播州区。2017年4月,民政部同意撤销六盘水市盘县,设县级盘州市,由六盘水市代管。2018年8月,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的批复》(民函〔2018〕107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西南州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

202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

截至2021年3月,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有10个县级市、50县、11民族自治县、15个市辖区和1特区

。省政府驻地贵阳市云岩区。贵州省区划一览表地级单位人口(万人)面积(km2)区号车牌代码市辖区、自治州首府县级市县、自治县贵阳市423.4680340851贵A观山湖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遵义市612.7307630851贵C汇川区红花岗区播州区赤水市仁怀市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六盘水市285.1299140858贵B钟山区水城区盘州市六枝特区安顺市229.7392670851贵G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织金县金沙县大方县铜仁市309.24180030856贵D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玉屏侗族自治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48.06303390855贵H凯里市——镇远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23.11261950854贵J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80.59168050859贵E兴义市兴仁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最东部为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最西部为毕节市威宁县玉龙乡,最南部为黔西南州兴义市洛万乡,最北部为遵义市道真县阳溪镇。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之称,全省有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享誉国内外的“地道药材”有50种,已开发利用的中草药资源有350余种,天麻、杜仲、黄连、吴萸、石斛是贵州五大名药。

截至2019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622.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9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75.97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9.02%,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9.30万人,出生率为13.65‰;死亡人口25.10万人,死亡率为6.95‰;自然增长率为6.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在贵州黔西北地区还分布有穿青族(也叫青族、川青族),由于多次考察所遗留的疑问,穿青族暂不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其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0.5%)。

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占全省的5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还有253个民族乡。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贵州省党政领导(截止2021年1月)机构职位姓名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书记谌贻琴

常委夏红民、时光辉、赵德明、卢雍政、刘捷、李再勇、王艳勇、吴强、胡忠雄

副主任孙永春、袁周、慕德贵、刘远坤、陈鸣明、何力、李飞跃秘书长陈鸣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主席刘晓凯副主席蒙启良、左定超、李汉军、周建琨、罗宁、陈坚、任湘生、孙诚谊、张光奇

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8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211.6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5.07亿元,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20年,贵州省财政总收入308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086.02亿元,下降9.8%;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23.27亿元,比上年下降3.8%。2020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61.64万人,比上年下降21.5%。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2020年,贵州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74元,比上年增长0.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87元,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18元,增长5.8%。

2020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8.6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781.80亿元,增长7.7%;林业总产值293.66亿元,增长8.2%;畜牧业总产值1019.01亿元,增长2.8%;渔业总产值61.09亿元,增长6.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31.20万亩,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1057.63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266.99万亩,比上年增长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90.87万吨,比上年增长9.4%。年末果园面积1169.20万亩,比上年末增长13.9%;全年园林水果产量478.58万吨,比上年增长30.4%。全年全省木材产量314.67万立方米。2020年末,贵州省猪存栏1364.0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5%;牛存栏517.71万头,增长5.0%;羊存栏382.38万只,增长0.6%;家禽存栏12082.48万羽,增长13.6%。全年猪出栏1661.77万头,比上年下降1.0%;牛出栏176.14万头,增长4.5%;羊出栏297.37万只,增长1.3%;家禽出栏17602.17万羽,增长17.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05.12万吨,比上年增长1.3%;禽蛋产量26.16万吨,增长14.0%;牛奶产量5.25万吨,下降0.7%。2020年,贵州省水产品产量24.87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4.16万吨,增长3.3%。

202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0%,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0%,私营企业增长2.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1%,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全省19个重点监测的行业中,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3%,汽车制造业增长1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2020年,贵州省生产智能电视机183.62万台,比上年增长48.6%;汽车7.91万辆,增长38.9%;铁合金207.09万吨,增长20.8%;电子元件48.47亿只,增长12.4%;辣椒制品45.58万吨,增长7.9%;原铝(电解铝)135.58万吨,增长6.1%。202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5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2.65元,下降2.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2%,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2020年末,贵州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91个,比上年末增加326个。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24个,增加13个;二级资质企业812个,增加127个;三级资质企业及其他资质企业955个,增加186个。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

2020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工业投资增长11.8%。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552.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3224.23亿元,增长1.3%。2020年末,贵州省市场主体总数346.7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0%;市场主体注册资本8.23万亿元,增长11.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8.20万户。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5.7%,餐饮收入额下降3.0%。2020年,贵州省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其中,烟酒类零售额增长82.1%,日用品类增长60.4%,粮油、食品类增长21.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4%,中西药品类增长11.6%,通讯器材类增长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0.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1.4%。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5.1%。2020年,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2020年,贵州省进出口总额5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出口总额431.65亿元,增长31.9%;进口总额114.87亿元,下降8.9%。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372.21亿元,增长48.3%;加工贸易40.70亿元,下降37.6%。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58.24亿元,增长1.5%;加工贸易34.20亿元,下降24.2%全年设外商投资企业116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39亿美元。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完成额11.34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75亿美元。2020年,贵州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809.24万件,比上年下降37.5%;快递业务量2.82亿件,增长14.5%;快递业务收入52.21亿元,增长13.2%。全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507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86.92万户,与上年末持平;互联网出省带宽1.70万Gbps,增长41.7%;光缆线路长度123.05万千米,增长7.8%;5G基站数量达到20721个。2020年末,贵州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276.3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12764.42亿元,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235.7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住户贷款10118.78亿元,增长12.0%。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28280.48亿元。全年证券、期货成交金额422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56.8%。2020年,贵州省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5.4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86.28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9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27.7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39.07亿元,寿险业务给付29.28亿元。

截至2020年末,贵州省拥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5个,院士工作站9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全年签定技术合同3438项,比上年增长18.3%;合同成交金额249.12亿元,增长9.7%;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98项,下降10.0%;授权专利34917件,增长41.2%。

截至2020年末,贵州省拥有普通小学6855所,在校生397.27万人;初中学校2020所,在校生178.07万人;普通高中471所,在校生97.5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4所,在校生40.3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5所,在校生84.02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学研究生2.7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1.6%。

截至2020年6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共75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专科院校46所。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序号高校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地点办学层次属性1贵州大学贵州省贵阳市本硕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本硕博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3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市本硕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4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市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5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市本硕博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市本硕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7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市本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8贵阳学院贵阳市本硕—9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市本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市本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贵州商学院贵阳市本科公办12贵州警察学院贵阳市本科13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本科14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市本科1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都匀市本科16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市本科17铜仁学院铜仁市本科18安顺学院安顺市本科19凯里学院凯里市本科20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本科21茅台学院贵州省教育厅仁怀市本科民办独立学院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地点办学层次1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省教育厅贵阳本科2贵州大学明德学院3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4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5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6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7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惠水8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遵义贵州省高职院校序号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办学地点属性1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贵阳市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3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贵州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4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5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6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7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省农业农村厅8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水利厅9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11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2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13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14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5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州16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17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8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州19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20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1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2贵州财经职业学院23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铜仁市24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5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安顺市26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27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市28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29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州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学校30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州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31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州—-32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黔南州33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市贵州省示范性高职院校34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35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6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阳市37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市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38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黔南州—-39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六盘水市40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民办高职院校41贵州工商职业学院42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黔南州43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铜仁市44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毕节市45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黔南州46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安顺市参考资料:

2020年末,贵州省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54个,艺术表演场馆18个,博物馆91个,公共图书馆9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698个。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5%,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5个和0.8个百分点。全年图书出版量12517万份,杂志出版量1456.32万份。2020年,贵州省旅游总人数比上年下降45.6%,旅游总收入下降53.0%。全省5A级旅游景区8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4A级旅游景区126个,增加5个。年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8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422个。年末全省客房数78.14万间,比上年末下降5.2%;客房床位数121.14万张,下降15.8%。

截至2020年末,贵州省共有卫生机构2.89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0.2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27.5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5.98万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8.9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0万人,注册护士13.19万人。全省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096个,其中养老机构992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28个。年末社会服务床位18.56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7.49万张,儿童服务床位3676张。

2020年,贵州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47项,比上年下降65.7%。其中,获得国内最高水平赛事金牌7个。全年全省安装全民健身器材0.70万台,比上年下降15.8%。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86.5%,比2015年提高6.4个百分点。

商品分类/贵州.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