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荆芥

荆芥

荆芥(学名:Nepeta cataria L.),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欧洲各地民间用于防治胃病、贫血以及其他多种的疾病。荆芥的根尚含有强烈刺激神经系统的成分。在中国有时栽培供药用,但不是常用中药荆芥的正品,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成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荆芥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最适于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湿度适中、阳光充足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种子在15~20℃下即可发芽,生长适温为20~25℃,耐高温也较耐寒。

在温暖地区多采取条播,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种,行距40~50厘米。播种时,苗床要精细整地,畦面要平,条播或撒播,播后略加镇压、浇透水,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内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间去过密苗,保持株间距4厘米见方左右。2~3片真叶即可定植。

定植苗后如遇干旱天,每隔1天要浇水1次。换苗后及时中耕松土,看长势,适当追施速效肥,以后每采收1次嫩茎尖,要追加1次肥。

荆芥的幼苗可食,定植后株高约25厘米,即可陆续摘顶芽梢,采摘长度为10厘米左右,约7~10天采收1次,可持续采摘120天左右,该品种嫩茎叶不耐贮藏,宜随需要时随采。

欧洲各地民间用于防治胃病、贫血以及其他多种的疾病。荆芥的根尚含有强烈刺激神经系统的成分。在我国有时栽培供药用,但非常用荆芥的正品,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荆芥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口臭、胸闷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于急性肠胃炎。

荆芥的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嫩茎叶可凉拌,作调味品或作汤,清香可口,增进食欲,利喉。鱼虾中放入洗净切碎的荆芥叶,可除去鱼腥味。

具薄荷样的芳香,特别能使猫兴奋,常用于填塞猫玩具。据国外报道本种含芳香油达3%,油用于化妆品香料,其中有1变型f. citriodora Dum具有浓郁的柠檬香气,常作芳香油及蜜源植物栽培。

除了了解荆芥的副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荆芥的一些特性来避免类似副作用的发生,比如通过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标志成分来进行外形鉴别或理化鉴别,当然理化鉴别在生活中并不实用,相比外形鉴别更容易掌握也更有价值。

荆芥还能与薄荷、白矾、当归等搭配,其中与薄荷搭配可以加强原本的解表发汗的功效,与白矾搭配能祛风化痰,还能治疗小儿惊风。另外,荆芥与石膏混合可以治疗发热头痛,与当归混合可以治中风。

《唐本草》记载“此药即菜中之荆芥是也,一先居草部中,今人食,录在菜部也”。则根据它的日常食法重新做了归类,把荆芥从草药范畴拉回了蔬菜的“阵营”,这也从侧面突出了人们食用荆芥之频繁,反映出人们对于荆芥香气的广泛接受与喜爱。

															中药学·相关科技名词									

彭光德.香荆菜(假荆芥)[J].北京农业,2005(09):4.

商品分类/荆芥.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