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秦艽

秦艽

秦艽(学名:Gentiana macrophylla)是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枝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升。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6-2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花多数,无花梗,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黄绿色或有时带紫色,长(3)7-9毫米,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先端截形或圆形。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卵状椭圆形,长15-17毫米;种子红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2-1.4毫米,表面具细网纹。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及蒙古;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生于海拔400-2400米的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秦艽性苦平,微寒,归胃、肝、胆经,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病症。(概述图参考来源: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枝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升,黄绿色或有时上部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6-2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平滑,叶脉5-7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长3-5厘米,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鞘中;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5-15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边缘平滑,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无叶柄至叶柄长达4厘米。

花多数,无花梗,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黄绿色或有时带紫色,长(3)7-9毫米,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先端截形或圆形,萼齿4-5个,稀1-3个,甚小,锥形,长0.5-1毫米;花冠筒部黄绿色,冠澹蓝色或蓝紫色,壶形,长1.8-2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圆形,长3-4毫米,先端钝或钝圆,全缘,褶整齐,三角形,长1-1.5毫米或截形,全缘;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5-6,长2-2.5毫米;子房无柄,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9-11毫米,先端渐狭,花柱线形,连柱头长1.5-2毫米,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卵状椭圆形,长15-17毫米;种子红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2-1.4毫米,表面具细网纹。

大花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var. fetissowii (Reel et Winkl.) Ma et K. C. Hsia)与原变种的区别是花萼长为花冠之半,长(0.7)1-1.2(1.4)厘米;花冠筒形,长2-2.5厘米。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生于海拔650-3700米的山坡草地、路边、河滩。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及蒙古;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生于海拔400-2400米的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

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怕积水,忌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积水涝洼盐碱地不宜生长。

秦艽花果期7-10月。种子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萌发,发芽适温20℃左右。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8月种子成熟,年生育期100天左右。种子寿命1年。

选地选择远离公路200米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土质以沙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土壤pH为5.5-6.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等为宜。

整地播种或移栽的前一年秋天整地,整地前先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亩,深翻20厘米,耙碎,土、肥均匀混合,做宽1.2-1.5米、高20厘米的畦;作业道宽50厘米。畦土要求疏松、细碎、无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

种子处理用当年新种子1.50-2千克/亩和细砂10千克/亩,用手揉搓,通过砂子和种皮摩擦,破坏种皮表面保护层,以利发芽。

播种秋播或春播。秋播在10月上旬至封冻前进行,春播在4月上旬、地面无雪、土壤解冻3-5厘米时进行。播种可采取撒播和条播的方法,在床上开沟,沟宽10厘米,深3-5厘米,沟距20厘米。每亩用种量500-750克,播种后畦面覆松针或稻草,厚度1-2厘米。苗高6-9厘米时间苗,株距9厘米左右,不宜移栽。

苗期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经常浇水,使表土层保持湿润状态。以90%敌百虫或乐果15倍液拌麦麸堆在畦四周边,诱杀蝼蛄。当幼苗长到2对真叶时去掉一半左右覆盖物,4片真叶时再去掉全部稻草或松针,干旱、高温天气可迟些撤除覆盖物,以利保墒。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当气温较高、土壤20厘米以下出现干土层时进行浇灌,最好采用滴灌。

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易耕作的地块,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50千克/亩,精细整地后进行栽植。

在10月上旬到中旬,开沟栽植。株距15-20米,行距20-25厘米。保苗0.09-0.14万株/亩,每栽一行覆土压实,再继续栽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进行,种苗一定不能露芽,种苗露芽后成活率不高。所以按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解冻后越早越好。

播种后3-5年采收。秋季地上部枯萎时采挖。采收后用清水洗净,晾至半干,切去芦头,再晾至全干。

秦艽主要病害为叶斑病,患病时叶片出现棕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株,搞好田间卫生。6月上、中旬用65%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6月中旬至10月用300倍液代森锰锌,每7天喷1次。

秦艽性苦平,微寒,归胃、肝、胆经,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病症。

秦艽药用价值的历史很早就被挖掘了,可以追溯到东周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士兵常年在外征战,饥一顿饱一顿,饶是如此骁勇善战的秦国士兵,仍然很多人被折磨得患上了腰腿、膝盖疼痛的疾病。由于物资有限,大部分士兵得不到有效治疗,后果就是因为腿脚不便,很多士兵被敌人在战场上杀死。

中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对秦艽了解与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一想,再看看秦艽的根,像麻花一样纠缠着,蜿蜒迂曲还真有那么点神似呢!如此有哲理的外在,内在自然也有其丰富之处。秦艽在中药里有着特殊的位置,被归为祛风湿药。在祛风湿药里面,大多都有辛燥的特性。这也可以理解,风和湿夹杂在一起,当然需要辛散干燥的药去对付。

导读:乡下一植物,现在正是采挖季,碰到别错过,一斤能换100元我国地大物博,长在野外的植物杂草等种类自然不少。在这些植物杂草当中,其实蕴藏着很多秘密。有的品种是可以食用的野菜,有的是可以药用的药草。单纯从这一点来看,就会觉得生活在农村乡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毕竟挖来野菜可以…

一,秦艽的植物学特点1,名称和分类地位秦艽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本草纲目》;别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为秦爪、秦胶;在《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中记载为大叶龙胆;还有大叶秦艽、萝卜艽、左秦艽、西秦艽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龙胆组植物我国产16种。…

赵文华.六盘山区秦艽的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第7期):247

赵仁杰,赵艳,刘继永.秦艽的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第11期):29

夏生兰,周永伟.药用植物秦艽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第6期):36

赵欢.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7,(第1期):112-115

商品分类/秦艽.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