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梨枣

梨枣

梨枣是一种树势中庸,发枝力强,树体中大的植物。当年栽植当年结果,果实多数似梨形,为枣树中稀有的名贵鲜食品种。梨枣原产于山西运城龙居乡东辛庄一带,近年来陕西大荔县已广泛种植,为枣树中稀有的名贵鲜食品种。自1981年开发培育,以早实、丰产、果实特大、皮薄肉厚、清香甜脆、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特大,近圆形,纵径4.1-4.9cm,横径3.5-4.6cm,单果平均重31.6g,最大单果重80g,果面不平,皮薄,淡红色,肉厚,绿白色,质地松脆,汁液中多,味甜。

又名河北梨枣、鲁北梨枣、大铃枣和脆枣。因果实充分成熟后,果肉酥脆,极宜老年人鲜食,所以又有俗名大婆枣、大绵枣。原产河北和山东交界的盐山、黄骍、乐陵、庆云、无棣和阳信等地,多为庭院零星栽培

。梨枣栽培数量较少,为稀有名贵的鲜食品种。近年来推广全国十几个省市,表现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果型大,很受市场欢迎。树冠乱头形,树枝下垂,3年生嫁接苗,植株干高190厘米,茎干直径4.2厘米,树冠枝展125厘米。枣头枝褐红色,年生长量60余厘米,主干灰褐色,皮部纵裂,裂纹深。果实特大,近圆形,大小均匀。年栽植当年开花见果,二年生树全部挂果,三年生树株产57千克,4年生植株进入盛果期,每亩栽植210株(行距3米,株距1米),平均年亩产鲜果2000~2500千克经试验观察记载,梨枣在十堰地区物候期为:4月上旬萌芽,5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盛花期,果实成熟9月中旬,10月下句至11月上旬落叶,果实发育期为110天左右,植株生育期为210天左右。该品种抗早,抗寒,较耐瘠薄,适宜平川肥沃地及城市郊区栽培本品种适于密植,栽植时要注意缩小株行距,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

梨枣原产于山西运城龙居乡东辛庄一带,近年来陕西大荔县已广泛种植,为枣树中稀有的名贵鲜食品种。自1981年开发培育,以早实、丰产、果实特大、皮薄肉厚、清香甜脆、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特大,近圆形,纵径4.1-4.9cm,横径3.5-4.6cm,单果平均重31.6g,最大单果重80g,果面不平,皮薄,淡红色,肉厚,绿白色,质地松脆,汁液中多,味甜。鲜枣含糖量22.75%, 含酸量0.368%,含Vc292.5mg/100g,核中太长纺锤形,可食率达 97%,品质上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鲜食品种。 生长与结果习性: 该品种系嫁接繁殖,结果早,树冠小,特丰产果实特大,品质上等,适宜鲜食。树势中庸,发枝力强,树体高大,进入结果期早,丰产稳定。定植当年可少量开花结果,三年进入丰产期, 四年进入盛果期。采前遇风较易落果。在栽培上因其当年抽生的枝条结果能力强,适宜密植和集约化栽培,株行距可2m×3m、2m×4m。枣梁间作为3m×8m或3m×10m。

矮化密植的枣树栽培是我国今后生产发展的总趋势。当前矮密丰植的栽培在中原五省已大面积推广,山西省临猗县庙上乡1740亩的梨枣矮密丰栽植的成功,把我国红枣发展事业推进一步。密植是同过去常规稀植相比较而言,它受品种、土壤、肥力、气候和社会因素影响外,主要受一定的栽培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枣树乔化实生苗、根蘖苗或嫁接苗,选用较高的定植密度采用相应配套制管理技术,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早结果、早丰产、早效益,它的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

矮密枣树的栽培能使枣树早结果习性和生长习性正常发挥,生产期短,结果早产量上升快,容易获得丰产。如山西省运城市林业局红枣繁育基地定植2.3亩梨枣,每亩220株,第四年可产枣果9305公斤。山西省临猗定植的1.2亩枣树密植园,亩栽枣树327株,第二年亩产鲜枣393.7公斤,第三年亩产鲜枣1391.4公斤。陕西省咸阳市林业局技术推广站在彬县城关镇栽植7亩密植园(两块地)每亩110-148株,嫁接后当年挂果,第二年亩产鲜枣分别为280.5公斤和377.7公斤,第三年亩产分别为665.5公斤和741.5公斤,第四年分别为1287公斤和2012公斤。所以矮密丰栽培新技术是当前枣树管理更新换代的新模式。

(1)园地规模的规划:根据农业生产实行土地以户承包经营的现实和社会市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园地规划在总体上适当相对集中以形成栽培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经营商品化。(2)小区面积的划分:主要对区域化连片栽植的枣园,为便于管理,可将枣园划分为若干小区,小区大小主要根据园地的地势及土壤条件,气候情况划分,地势、土壤及小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可划分一个小区。(3)道路系统规划:为了作业方便,提高劳动效率,在集中连片枣园内可设主干路,生产便道,主干路应纵贯全园。

(4)灌溉系统:平地、河滩、川道枣园多以机井、河流、水库为水源灌溉系统,可与道路系统相结合,条件优越可实施渗灌。

密度:密植是枣园早丰产的核心,也是与传统稀植枣园有根本的区别。一般密度:110-220株/亩产量指标: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当年挂果率30%左右;第二年亩产600-700公斤;第三年亩产900-1200公斤;第四年以后产量逐年上升稳定在3000公斤以上。高密度:220-330株/亩产量指标: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当年挂果率30%;第二年亩产900公斤左右;第三年亩产1200-1400公斤;第四年以后产量逐年上升稳定在4000公斤以上。超高密度:330-667株

产量指标: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当年挂果率30%;第二年亩产1200公斤左右;第三年亩产1500-2400公斤;第四年以后产量逐年上升稳定在4900公斤以上。栽植密度当地的地理条件、天气气候而定。

1、砧木培育选择背风向阳、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离水源较近的地块作为育苗地。播前灌水、深翻、耙耱,采取宽窄行播种方式,宽行距60cm,窄行距30cm,株距15cm,667m\+2条播需酸枣核20kg或枣仁2kg,点播为条播用种量的70%,播后盖地膜,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地温达10℃以上时(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后1个月左右即可出全苗,应注意及时破膜放苗和间苗,当苗高达30cm时摘心。砧木苗培育后第2年2~3月采集,最好随接随采接穗,应选当年生一次枝、芽点饱满、粗细一致的接穗。接穗处理:先剔除枝条上的托刺,然后在每节距芽点上部1cm、下部5~8cm处分段剪截,用清水浸泡3~5h凉干再蘸蜡。蜡封时先在锅内倒入少量水,放石蜡升温至90℃左右,把接穗速蘸蜡液并立即投入冷水中。最后将处理好的接穗装入塑料袋或纸箱备用。2、嫁接时间:嫁接时期要根据各地枣树物候期来定,一般发芽前10~15d(气温达10℃以上,树液开始流动)即可开始嫁接。黄淮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砧木处理:苗圃地嫁接前一周灌一次透水,将砧木留5~10cm平茬,去除干上托刺。嫁接方法切腹接:在接穗下端主芽的正面,削一斜度30°~45°的马耳形削面,长1cm。于砧木上部平直处斜剪一口,斜度30°~45°,深度为砧木直径2/3。插入接穗,形成层对齐,用地膜条由下至上扎紧,接穗也要包实,以保水增温。劈接:在接穗下端两侧各削一刀,有芽一面稍厚,削面呈偏楔形,长1~2cm。于砧木上端剪口处向下纵劈一刀。插入接穗,露白2mm,使形成层对齐,绑扎同切腹接。3、接后管理

一是及时抹除砧木萌芽,1周一次,连抹3次;二是用二次枝嫁接时,一般只抽生枣吊,应尽早掐枣吊尖,刺激主芽萌发枣头;三是适时浇水除草,追1~2次肥料;四是防治食蚜象甲、金龟子和红蜘蛛等虫害。

整形修剪是枣树栽培管理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整形修剪,促进幼树早分枝、早结果,控制或促进生长。建立牢固的丰产树体结构。当今,随着枣树科学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丰产的树体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树体结构有矮冠疏层形、矮冠开心形、单轴主干形。(一)矮冠疏层形树形特点:树体小,成形快;主枝间隔距大,光照条件好,骨干牢固,易生产,修剪方法简单,地下管理方便,负载量大,单株产量高。株高及主枝数:树高2.5米左右,干高35厘米左右,全树7-8个主枝分3层着生在中心领导枝上,基部3个主枝;第二层各2个主枝;第三层1-2个主枝。基部主枝长度80-100厘米,第二层80厘米,第三层60-90厘米。整形技术要点;在距地面35厘米左右处,选留3个长势均匀,方位好,角度适宜的主枝,培育基部3个主枝,第2层与第1层间距60厘米左右,留2-3个主枝,第三层1-2个主枝,与2层间距60-70厘米。各主枝的侧枝配备,基部3个主枝上各配2-3个侧枝,第二层主枝各配2个侧枝,最上部配1个侧枝,主侧枝形成时间与矮冠开心形相同,高度达到要求,要及时落顶回缩,树冠呈上窄下宽的园塔形。(二)矮冠开心形矮冠开心形特点:无领导干,骨干枝少,光照条件好,骨架牢固,负载量大,成形快,结果早,管理采收方便。由于枣树枝条直立,顶端优势强,人工造形较前一种树形难度大。树高及主枝数:树高1.8-2.0米,共3个主枝均于主干保持75°左右夹角斜向上挺立。在距地面35厘米左右处,选留3个长势均匀,方位好,角度适宜的主枝培养基部3个主枝(无主干领导枝),当年长止60厘米重摘心,第2年3个主枝全部配齐。在基部的各个主枝上培养2-3个主枝(全树冠共培养7-9个主枝),各主侧枝全部配齐需2-3年,树冠上宽下窄。(三)超高密度枣园(草地枣园)

栽植340株以上的枣园均属超高度密植枣园。树形结构特点是树体矮小,无明显骨架层次,主侧枝不明显,主杆均生二次枝,树高一般控制在 0.9-1.2 米,全树以二次枝为主的结果组7-8个,栽植苗定于50厘米,当年生长40厘米摘心,培养侧枝木质枣吊,第二年丧生结果能力,因此每年初春要短截或疏除个别二次枝,并剪除木质化 半木质化枣吊来调整结果部位,从而保持较高产量。

(1)枣粘虫枣粘虫又名卷叶蛾、枣实蛾、包叶虫,主要从幼虫吐丝危害叶、花、果实,危害后的叶片呈缺刻或穿洞,危害严重时造成大面积减产,果实品质降低。因此防治即在幼虫上,树喷洒50%辛硫磷1500倍液,杀卵或菊脂类农药2000~3000倍药液杀虫。(2)桃小食心虫又名枣实虫、枣蛆、桃蛙虫,以幼虫危害枣果,被害果实皮部早红或脱落,严重时使产量下降,果品质降低。防治方法:于5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出土初期和盛期,在园内地面喷施25%的对硫磷80~100倍或75%辛硫磷150~200倍液,毒杀出土老熟幼虫和夏茧;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喷洒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菊脂农药2000~3000倍液,以杀卵和幼虫,间隔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杀2~3次即可。(3)枣锈壁虱

又名枣叶锈螨、枣瘿螨、枣叶壁虱,以成虫危害叶、花和幼果,被害叶初期呈灰白色、发亮,随着虫害加重逐渐变厚、变脆而停止生长,沿叶主脉向叶面卷曲合拢,后期叶缘枯焦,早期脱落,花与蕾受害渐变为褐色,干枯脱落。防治办法:4月成虫出前用药液喷洒地面,喷后用锄松土5~10厘米深,有灌溉条件的可将药液顺水浇园,毒杀出土成虫和入土幼虫,喷洒菊脂类农药2000~3000倍毒杀树上虫害。

(1)枣锈病发病开始在叶背面有散生小绿点,渐变淡褐色病斑,多在叶脉两侧发生,最后病部突起呈黄褐色,病斑破裂散出黄粉使叶片变黄而脱落。防治办法:清扫园内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菌源。在7月中旬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多菌灵克菌特500~800倍液或粉锈宁1500~2000倍液。(2)枣褐斑病又名黑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有零星黑点,然后不断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甚至使叶片病斑相连成片,叶表呈黄褐色,光合作用减弱甚至早落。防治办法:冬季清扫落叶进行烧毁以杀灭病菌,夏季入伏后,喷洒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叶枯净或托布津等。(3)枣缩果病又名雾掠、烧茄子病,病源侵入枣树后,从直观形态分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果内变成褐色,组织脱水坏死,外果皮收缩,食之不甜发苦。发病期在阴雨连绵或间断性晴雨交替的高温、高湿天气的果实着色期,病源靠昆虫、雨、雾、露传播。防治方法:在发病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链霉素100~140国际单位/毫升、卡那霉素140国际单位/毫升或50%DT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洒2~3次,同时在液中加入40%氧化乐果或20%水胺硫磷1000倍,以杀死传病昆虫。(4)枣疯病又名扫帚病、丛枯病、小叶病,它是类菌质体侵染所致,以枝、叶、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为主要特点。防治方法:新建枣园一经发现立即连根挖除病株,大树秋分前后剪除病枝,对挖出的病树和剪除的病枝要及时烧毁、深埋。

1、梨枣要选择背风朝阳地块栽植,土壤通透性好,旱能灌、涝能排。平地和迎风坡定植梨枣,要建防护林带或设置挡风杖,改善枣园小气候,减少树体冻害。2、梨枣树体生长强旺,分枝多,秋季停长晚,枝条成熟度差,抗寒能力低。所以,夏季修剪要及早结束,使分枝充分成熟,树体生长中庸健壮,提高抗寒能力。3、梨枣生长后期,要控制水分和化肥施用量,不要让幼树贪青徒长,枝条不成熟,易发生冻害。4、要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量,使树体营养供需平衡,秋季及时停长,提高抗寒能力。5、对于一些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树体营养状况不良,生长势弱的,要通过叶面喷肥的办法及时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如磷酸二氢钾、活力素等叶面肥,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增加树体营养储备,提高抗寒能力。6、结果树要合理负担,适时采收。如果负担量大和采收过晚,树体营养储备少,树体抗寒能力降低,易产生冻害。7、要抓好病虫害防治,使树体常年青枝绿叶,特别是叶片保护更为重要,防止早期落叶发生。8、冬季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树干和枝条上附着的积雪,避免树体晚上冻白天化,冻化交替,给树体和枝条造成冻害。

由于枣树花期长达一个月左右,枣果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适时采收。果实应在脆熟期采收。此页面未经许可duplicate自biadu百科

周俊义,申连英,张学英等编著,鲜枣高效栽培技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第12页

黄蔚,孙代峰主编,十堰名优特产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07,第76页

商品分类/梨枣.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