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商品分类: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020年11月1日零时)3491.5616万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26.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4.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48.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724元。

晋中一带传统上有“贵客登门不动刀”的风俗,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拉面就成为了待客的最佳选择。凡流行拉面的地区,拉面的手法大同小异。…详情

华北省份山西是一个在高铁时代挺落寞的省份,省内的二号城市大同到现在都还没有通高铁,南部的几座城市也是。但好在,未来的高铁时代正在接近,山西也会搭上高铁的快车。…详情

在山西,你很容易邂逅千年的时光,遇见全国乃至全世界“绝版”的历史遗存。历史的气脉,游走在山河城乡之间,寂寥无声,却从未走远。…详情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张孝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大同云冈机场等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代郡、云中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吕梁离石区)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州、代州、隰州、朔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太原郡、定襄郡、马邑郡、雁门郡、娄烦郡、西河郡、离石郡、上党郡、长平郡、临汾郡、龙泉郡、文城郡、河东郡、正平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宋代,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详情见:红军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西境内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

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

。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太原市,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境内的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九龙壁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辖4区6县: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3县1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内五台山是5A级景区,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冠山书院、女作家石评梅故居、中山国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辖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革命英雄刘胡兰。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2区8县1市:榆次区、太谷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被誉为“中国神话的故乡”。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辖4区8县: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现存宋、金时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600年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的30%。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关公故里,境内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山西省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句注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脉及其所属的历山、析城山等

,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雁北、忻州、太原、吕梁、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九大“多”字形断陷盆地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千米。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

山西省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2019年末全省森林面积35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

山西省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

山西是中国拥有野生华北豹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榆次、灵丘、五寨、宁武、和顺、左权、陵川、阳城、沁县、翼城、夏县、平陆、交口、平遥、沁源,都发现了华北豹

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15.27亿吨(矿石量),居中国第一,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2.44%;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9.3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铜矿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229.94万吨(金属量);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426.3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煤、铝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但是重要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729.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20.7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9.55%,比上年末提高1.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97万人,人口出生率9.12‰;死亡人口21.79万人,死亡率5.85‰;自然增长率3.2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8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山西省的常住人口为3491.5616万人。

山西省主体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53个。

现任山西省四大班子领导一览班子职务姓名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书记林武

副书记蓝佛安常委王拥军、罗清宇、徐广国、吕岩松、张吉福、商黎光、胡玉亭、韩强、李凤岐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楼阳生副主任郭迎光、卫小春、岳普煜、李俊明、王纯、张志川秘书长郭海刚

副省长胡玉亭、王一新、张复明、贺天才、吴伟、卢东亮、韦韬、于英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主席李佳副主席徐广国、李正印、李晓波、张瑞鹏、席小军、李武章、李青山、谢红、李思进、王立伟秘书长张岐云

2019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26.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4.72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8%;第二产业增加值7453.09亿元,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8%;第三产业增加值8748.87亿元,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724元,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628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9.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1%,民间投资增长7.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下降9.2%。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9.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3.7%,其他投资增长2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9%。工业投资中,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0.9%;制造业投资增长0.1%;煤炭工业投资增长16.7%,非煤工业投资增长3.1%。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087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1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1.1%。

财税收支2019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7.6亿元,增长2.4%。税收收入完成1783.5亿元,增长8.4%,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1487.8亿元,增长7.8%。2019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3.1亿元,增长10.0%。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2929.1亿元,增长13.7%。

人民生活2019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2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59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2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28元,增长6.1%。按全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0元,增长8.9%;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元,增长13.7%。2019年,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7%。

种植业2019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24.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0.8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26.2千公顷,减少10.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9.8千公顷,减少12.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0.4千公顷,增加3.4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15千公顷,减少32.6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46.8千公顷,减少13.5千公顷。果园面积374.9千公顷,增加11.6千公顷。粮食产量1361.8万吨,减少18.6万吨,减产1.3%。其中,夏粮227.7万吨,减产1.0%;秋粮1134.1万吨,减产1.4%。

林业2019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47.4千公顷,增长2.1%。年末全省森林面积35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

畜牧业2019年,山西省猪牛羊肉总产量71.4万吨,下降7.4%。其中,猪肉产量56.8万吨,下降9.1%;牛肉产量6.6万吨,增长1.7%;羊肉产量8万吨,下降1.2%。牛奶产量91.8万吨,增长13.3%。禽蛋产量111.4万吨,增长8.6%。年末生猪存栏451.4万头,生猪出栏739.9万头。

生产条件2019年,山西省机械耕地面积2647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648.3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930.1千公顷,增速均与上年持平。

工业2019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4.1%,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61.6%,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1%,新材料产业增长9.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5.9%。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9249.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687.2万千瓦,增长0.9%;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251.5万千瓦,增长20.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7.8万千瓦,增长25.9%;水电装机容量222.8万千瓦,与上年末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分门类看,采矿业8294.1亿元,增长4.7%;制造业10495.4亿元,增长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333.9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37.2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实现利润总额1184亿元,下降13.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8.6亿元,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15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61%。

建筑业2019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894.76亿元,按不变价增长8.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53.3亿元,增长14.3%,共签订合同额10456.6亿元,增长1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90.3万平方米,增长2.0%,竣工面积3836.4万平方米,增长3.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3292家,增加369家,其中,特级企业20家,增加8家,一级企业270家,增加85家。

国内贸易2019年,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9.2亿元,增长7.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08.5亿元,增长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0.7亿元,增长8.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7242.3亿元,增长7.7%;餐饮收入额666.9亿元,增长8.9%。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187.5亿元,下降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61.9亿元,增长25.2%。年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258.1万户,增长9.7%。2019年,山西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8.4万户,增长11.6%。

对外经济2019年,山西省进出口总额1446.9亿元,增长5.7%。其中,进口额640亿元,增长14.6%;出口额806.9亿元,下降0.4%。全年出口煤炭(煤及褐煤)7.1万吨,增长698.7%;出口焦炭(焦炭及半焦炭)18万吨,增长79.8%;出口镁及其制品5.9万吨,增长44.6%;出口钢材112.3万吨,下降13.5%,其中,不锈钢66万吨,下降23.7%。出口机电产品587.6亿元,增长3.0%;出口高新技术产品513.2亿元,增长2.8%。全年进口铁矿砂(铁矿砂及其精矿)934万吨,增长6.0%,进口金额61.5亿元,增长62.0%;进口机电产品357.3亿元,增长13.7%。全年山西品牌丝路行举办俄罗斯、西欧、南美、澳洲4站活动,举办各类推介洽谈、品牌展览、友城交流等活动82场次,签署贸易投资、工商合作机制、友城建设等各类协议43项,实现意向订单额3亿元。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2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6亿美元,下降42.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9.2亿美元,增长89.0%,完成营业额15.8亿美元,增长12.3%。

房地产业2019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656.5亿元,增长20.3%。其中,住宅投资1296.5亿元,增长2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8.4亿元,下降9.6%。

邮电通信2019年,山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6.3亿元,增长23.7%;电信业务总量2374.6亿元,增长73.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87.2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202.4万户。全省宽带接入用户1126.1万户,增长13.6%。

旅游业2019年,山西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6.2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8.3亿人次,分别增长6.6%和18.5%;旅游外汇收入4.1亿美元,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7999.4亿元,增长19.4%;旅游总收入8026.9亿元,增长19.3%。

金融业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381.4亿元,比年初增加3029亿元,比年初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28119.4亿元,比年初增加2752.4亿元,增长10.9%。年末全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8358.8亿元,比年初增加681亿元,比年初增长8.9%;人民币贷款余额5315.9亿元,比年初增加550.6亿元,增长11.6%。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共有上市公司37家。各类证券成交额58220.8亿元,增长26.1%。其中,股票成交额18373.2亿元,增长31.2%;基金成交额719.9亿元,下降50.0%;债券成交额39095.7亿元,增长26.4%。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447.1万户,增长78.0%。

保险业2019年,山西省保费收入883.3亿元,增长7.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91.8亿元,下降0.9%;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45.7亿元,增长34.6%;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8.5亿元,增长12.2%;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27.4亿元,增长6.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8.6亿元,增长4.2%。

商品分类/山西.txt · 最后更改: 2022/05/10 18:0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