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问题一个最好的答案

最方便的ChatGpt使用方法

中医黑是否被“科普:“青蒿尽服”到底靠不靠谱”这篇文章“打脸”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admin - 书生,情报局长
凡是说”某某某打中医黑脸”的说法,都是自取其辱,中医粉的脸上倒是持续不断“啪啪啪”地山响。

从提问的逻辑,到引用的自说自话,无一处不透露着浓浓的气息。

啥气息?

抽空看了下原文,全网没有转载,只此一篇,全文语焉不详。

“一项在肯尼亚进行的开放标记非随机临床试验”没有时间、地点、主要机构,就这么模糊的一句话,用大众搜索引擎搜索肯尼亚和青蒿关键词,只有中国援助肯尼亚的一些新闻、也包括青蒿素的一些。

因为当中描述实在太过直白,因此怀疑其科学性。比如“口服青蒿叶的方法,按照每个成人6天疗程内共摄入100 mg青蒿素来计算,达到治疗目的。而500公斤叶仅可以提取1公斤青蒿素。”这种简单直白的计算方式觉得很奇怪。类似的结论还有“虽然青蒿素的特殊结构使其溶解性受到了限制,但是青蒿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可以使青蒿素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提高4倍[17]。而且青蒿整体给药时,肠道通透性比青蒿素单体给药高出37%。这表明,青蒿中的其它化合物可以促进青蒿素的胃肠道吸收]。”

——总结一下,意思就是青蒿素的溶解性不是很好,但是青蒿当中的其它物质会显著增加肠道通透性,所以直接口服青蒿有可能比提取青蒿素更划算。结论的依据暂且存疑。

文章后面引用的文献第一篇是郭宗儒的,查看了郭的相关研究,并没有青蒿尽服和直服的内容,当然也不排除此人进行了相关研究。郭的文章基本是讨论青蒿素以及青蒿当中其它相关成分例如青蒿琥酯、蒿甲醚等的化学结构临床试验等结果,多数也是围绕乙醚萃取法产物的研究——满屏的化学分子式,中医还是不要来碰瓷了吧?

《肘后方》当中描述“绞取汁尽服之”,现代人有说水煎的,有说浸泡的,屠呦呦当初是出于高温对成分破坏的顾虑所以考虑用乙醚萃取的方法。

文章后面引用了多个文献,没有时间一一查验,名称全部是英文,粗略判断和中医无太大关系。

但是这样的文章,也有可能有真实来源,我个人倾向于不是凭空杜撰。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处,却找到了比较接近的一项研究,也是网上查到的(外行中医黑日常操作,欢迎来怼)

虽然出处是百家号,作者名字是太平洋电脑网,但是表述的事情还是相对清晰的。

“【PConline资讯】据外媒报道,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技术教授PamelaWeathers与博士后MelissaTowler共同研发出青蒿药丸,让18名感染疟疾生命垂危患者转危为安,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Phytomedicine

请先 登录 后评论